-
2015-11-25
넷 平合医患中心简介
- 2021-09-17
- 2020-08-07
- 2019-06-24
- 2019-05-24
- 2019-03-06
-
2019-03-06
넷 不假的假药
- 2019-01-07
- 2018-12-26
丰台法院医疗纠纷调解引入专家意见——《北京晚报》专题报道
医疗纠纷由于涉及到当事人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通常患者与医院的矛盾尖锐,且审理中委托司法鉴定耗资耗时,成为法院调解的难点。为了更好化解医疗纠纷,丰台法院建立了“专对专”诉调对接机制。
去年10月,丰台法院与丰台区平合医患中心展开医疗纠纷案件的专业调解合作,对抗变对话,免费又高效。一年来,调解成功率达22.1%,超过行业平均成功率近十个百分点。
变化1 对抗变对话,第三方介入带来公平感受。
丰台法院民六庭是审理医疗纠纷等特殊侵权案件的专业审判庭,每年受理医疗纠纷、交通事故致人身损害等案件一千余件。涉及到人身损害的民事纠纷,当事人在诉讼中面临的一大困难便是诉讼程序的冗长,几乎每一个案件都需要经历长达数月的鉴定过程,如果一方对鉴定结果不服,可能还需启动二次鉴定。这样下来,一起案件的诉讼过程进行两三年都不算罕见。
当事人有尽快解决纠纷的需求,法官也希望各方能够尽量调解,达成一致。但人身损害通常会给当事人带来伤残甚至死亡的后果,而伤残或死亡赔偿金又必须以事故的鉴定意见为标准来认定各方责任,这让此类案件的调解无法绕开司法鉴定步骤。
考虑到实际情况,丰台法院针对专业性较强的案件,建立了“专对专”诉调对接机制。在建立多元调解平台的基础上,丰台法院与北京市丰台区平合医患中心开展合作。平合医患中心的另一个身份是丰台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是全市首家区级医调委。
在受理人身损害案件后,法官会逐案筛查,考量案件是否有调解可能,并征求当事人意见。如果当事人同意调解,法院会将案件委托给平合医患中心开展调解工作,并对调解进行全程跟踪。
丰台法院立案庭副庭长王静表示,平合医患中心作为第三方,其介入给当事人的心理感受会是公平的,而中心拥有的医师、法医专家团队对案件的分析报告相对权威,也能与法官的判断、鉴定机构的判断相互印证,当事人可以从中了解到纠纷中的责任究竟应该如何分配、如何赔偿。
调解的非对抗环境,也能让当事人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调解人员能够更多地了解到各方的情况。即使调解不成,也能为审判工作打下一个平和的基础。
变化2 免费又高效,专家意见替代司法鉴定。
依托平合医患中心人民调解的机构资质以及医疗领域的专家资源,丰台法院在医疗纠纷调解中,尝试引导双方当事人采纳中心专家出具的专业意见,替代司法鉴定作为调解的重要参考。
平合医患中心主任张文生介绍,医疗纠纷调解的基础是确定各方责任比例,而在不走鉴定程序的情况下,中心会进行临床专家评议、法医专家评议、律师团队评议的三层评议机制。几乎每一起调解案件,中心都会出具一份专家意见,而相比司法鉴定的高额费用,这份专家意见是免费的。
虽然专家意见不能作为法官审理案件的依据,但可以为当事人提供责任比例和赔偿金额作为调解的参考。而医疗专家的参与,能够保证意见的专业性并取得当事人的信任。
龚先生的父亲刚刚入住养老院,没想到第二天,龚先生就接到养老院的电话,称其父亲不小心跌倒导致骨折,已经送往医院治疗。住院还不到一周,龚先生的父亲不幸去世。
龚先生坚持要追究养老院和医院的责任,在他看来,刚把父亲送到养老院,一周后老人便离世,养老院显然应承担主要责任,而医院应承担次要责任。
平合医患中心接到这起案件后,首先调阅了老人的全部病历,病历记载老人虽是因骨折入院,但其死因是心肌梗塞。在住院时,老人就已经有了心梗的指征,按照诊疗规定应该立即用药治疗,但医院延误了两天后才对老人用药,最终老人不治。
专家团队通过对整个事件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出具专家意见认为,虽然医院存在延误治疗的情况,但自身疾病是老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医院和养老院在事件中应共同承担次要责任,其中,医院承担70%,养老院承担30%。
最终,三方调解成功,医院和养老院按专家意见指出的责任比例共赔偿龚先生16万元。调解完成当天,法院就出具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调解书。
变化3 沟通平鸿沟,专家解释消除患者误解。
“专业问题必须要有专业判断。” 张文生表示,委托调解不是“和稀泥”,一定要以责任比例为基础,才能让各方都满意。也正是因为医疗的专业性,在调解中,就更加需要专业的人员来帮助诉讼各方进行沟通。
一位女士避孕环手术后意外怀孕,她认为医院治疗存在过失,想要起诉医院。在她到丰台法院立案庭领取诉讼材料清单的过程中,立案庭法官将她引导至平合医患中心进行诉前调解。
张文生对这位女士详细解释了避孕环这种避孕措施确实存在失败率的事实现状,他还特别强调“虽然医院在告知方面存在缺陷,但诊疗过程并没有过错,无需承担责任。”最终,女士表示了理解,并未提起诉讼。
丰台法院民六庭周海平庭长表示,特别是在医院治疗过程中死亡的案件,家属通常会质疑医院的诊疗行为。如果能够有效地解答家属的疑问,对纠纷的调解能够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位当事人的父亲在某医院接受了心脏支架手术,但手术结束后仅四个小时,老人就突发脑出血,最终经抢救无效死亡。家属自然将矛头指向医院,认为医生手术存在失误。案件委托平合医患中心调解后,经过评议,认为这起事件应当属于医疗意外。
“医疗过程不是百分之百可以成功的,医疗意外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张文生说,他能够理解家属的心情,刚刚推下手术台,老人就去世了,确实让人很难接受。但这台心脏支架手术是必须进行的,否则老人仍会有生命危险,而为了保证支架手术顺利进行,医生会给患者服用抗凝药物。手术虽然很成功,但没想到,老人的脑血管却因抗凝药物的使用而发生破裂,这才导致了脑出血。
虽然最终调解未能达成协议,但家属很感谢中心告知其诉讼风险,在后续案件审理中,双方矛盾大大缓和,回归理性诉讼。
“诊疗过程中,不是出现了损害,医院就一定有责任。”张文生表示,在调解工作中,医疗的专业知识和普通人的观念之间时常存在鸿沟。专家解释对患者医疗技术问题之余,更多是消除了患者对医院的质疑和误解,为案件的后续处理铺平了道路。
结果 调解协议获司法确认,履行完毕不到30天。
合作一年来,丰台法院委托平合医患中心调解案件424件,调解成功率达到22.1%,超过行业平均调解成功率近十个百分点。但仍有近八成案件无法通过调解解决,需要继续诉讼程序。
在法院的积极建议下,平合医患中心目前正在尝试与数家专业司法鉴定机构合作,为调解案件当事人开通“绿色通道”,将诉讼中由法院委托鉴定的流程变为当事人双方自行委托。在双方均同意的情况下,鉴定机构会在15个工作日内出具具有司法效力的鉴定意见,极大缩减了诉讼周期,并且不需收取加急费用。
如果调解不成功,这份鉴定意见即可无缝对接到诉讼程序中,作为法官审判的依据。
此外,法院对委托调解案件,也开辟对接“绿色通道”,每起委托案件,都会有法官全程跟踪,把控调解风险。调解双方和平合医患中心都可以随时与法官进行沟通,及时解决调解中遇到的问题。
在一起医疗纠纷案件中,患者就医后死亡,其配偶将医院诉至法院,在委托调解后,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但法官在司法确认调解协议效力时发现,死者的法定继承人除配偶外还有两名子女,便及时追加了诉讼当事人,各方最终重新达成具有执行效力的调解协议。
调解前置实现了法官由案件审理者变为调解指导者的身份转变。对于合法、自愿达成的调解协议,法官会出具调解书或进行司法确认,为调解设立了法律保障。目前,专业化调解使案件从委托调解到履行完毕平均不足30天,这远远低于医疗纠纷的审判周期,切实减少了当事人的诉累。
文章转自《北京晚报》2017年11月16日第19版